來源:四大新鮮事兒
2025年10月31日,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在珠海召開,畢馬威在會上發布《低空經濟的黃金時代:解構行業生態,助力企業繪就增長藍圖》報告,并與參會嘉賓共同探討低空經濟行業前沿趨勢,共謀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畢馬威中國交通運輸行業主管合伙人、華南區市場部主管合伙人王潔進行報告發布并表示,在國家戰略引領下,中國低空經濟迎來黃金發展時代,并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2025年,國家在低空經濟規劃中引入“安全健康”理念,體現發展與規范并重,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幫助低空經濟企業搶占致勝點,畢馬威推出了《低空經濟的黃金時代:解構行業生態,助力企業繪就增長藍圖》研究報告,對低空經濟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深入剖析,為企業提供了戰略性參考,助力其在低空經濟的廣闊藍天中蓄勢騰飛。
江立勤
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伙人
連續兩年,政府工作報告都將低空經濟列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標志著其已從地方試點上升為國家科技競爭力的核心支點。這一轉變不僅是產業的擴容,更是圍繞空域資源主權、高端制造自主權及未來交通話語權的系統性謀劃。畢馬威憑借全球網絡與本土洞察,幫助企業把握政策機遇,構建合規體系,推動低空經濟價值落地。
全球低空經濟穩健發展,中國潛力凸顯
無人機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技術載體,正在成為推動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力量。2024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已達到344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突破400億美元大關,達到413億美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作為重要的子市場之一,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多功能集成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全球消費級無人機2022年的市場規模達36.4億美元,預計將在2026年達到44.7億美元。
數據來源:Drone industry insights ,Statista,華西證券,畢馬威分析
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出顯著的區域差異性。2023年,中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總規模達到13.9億美元,預計2029年將增長至18.7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5.2%。美國則以約0.7億美元的差距緊隨其后,這一差距將隨著中國市場的高速發展而逐步擴大。
數據來源:Statista,畢馬威分析
低空經濟企業成長路徑的五大關鍵階段
1
理解政策:企業應抓住政策機遇,強化“政策解碼力”,駛上發展快車道
低空經濟的政策從“頂層設計”轉向“地方落地”與“商業閉環”,各地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并結合其自身的特點,制定了差異化的扶持政策與規劃,涵蓋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培育、創新能力提升以及應用場景拓展等內容。2025年3月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鼓勵低空經濟與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如低空旅游、無人機配送以及航空運動等,為低空經濟企業帶來了方向指引。企業若想真正實現商業化閉環,仍需在政策支持的基礎上,探索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數據來源:威科先行,畢馬威分析
當前,中國低空經濟的監管架構已實現從“分散試點”向“系統重構”的歷史性躍升,為低空經濟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然而,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更需要關注的是政策在地方層面的適配與轉化能力,精準把握國家與地方政策脈絡,以在園區選址、項目申報、適航認證與空域申請等環節贏得先發優勢。
2
產業鏈構建:頭部企業向系統集成與核心部件掌控升級
中國低空經濟已從局部試點邁入產業化加速期,增長動能由單一無人機應用向系統性生態構建轉變。2023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5,059.5億元,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數據來源:賽迪研究院,民航局,畢馬威分析
當前,中國已構建起全球唯一覆蓋“基礎材料—核心部件—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的全鏈條生態,低空經濟產業邏輯實現從“能飛”向“能賺”轉變。企業若想搶占先機,必須深刻理解“制造為基、場景為刃、數據為脈”的產業運行邏輯,才能在競爭白熱化的窗口期完成從參與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躍遷,真正贏得低空經濟時代的長期紅利。
3
賽道聚焦:從跟風到場景深耕,勝出者靠“技術+場景” 實現商業閉環
從產業鏈分布來看,低空應用服務環節企業數量最多,占比42.41%,其中物流配送企業占比超過六成。產業支持環節則以35.1%的企業覆蓋率位居第二,低空飛行器制造環節企業覆蓋率為34.0%,排行第三。
從新設企業的產業鏈布局來看,2024年,飛行器制造環節新設的企業最多,占據半壁江山,達到51.3%,排行第二的則為低空應用服務環節,占比接近50%。由此看來,飛行器制造與場景應用服務兩個環節更吸引企業進行深耕布局。
數據來源:界面智庫,天眼查,中航證券研究所,鈦祺智庫,畢馬威分析
*注:覆蓋率是指業務涉及產業鏈特定環節的企業數量占全部低空經濟企業數量的比重。由于企業可能涉及多個產業鏈環節,各環節覆蓋率之和可能超過100%;低空產業支持包括維修檢測、培訓推廣、金融服務等。
4
資本入局:總裝制造賽道受資本青睞,跨界合作推動產業化進程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我國低空經濟投融資活動主要集中在中游的總裝制造賽道,該賽道共發生275起投融資事件,占低空經濟總體投融資數量的57.4%,融資規模達290.3億元人民幣,居各賽道之首。
數據來源:投中數據庫,畢馬威分析
上市公司也紛紛通過跨界合作布局低空經濟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和市場先機的搶占。2024年,已有8家上市公司參與低空經濟投資。這種布局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還推動了低空經濟產業鏈的生態構建,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喬漠
畢馬威中國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中心與國資研究院主管合伙人
國資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既是宏觀經濟運行的風向標,又是微觀層面的市場參與者,能夠準確把握低空經濟行業的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趨勢,并在推動完善低空經濟法律法規體系和行業發展頂層規劃、跨部門監管協同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隨著適航認證、空域開放、基礎設施網絡逐步落地,低空經濟的投資邏輯已從單一整機制造轉向系統集成、運營服務與場景變現能力的綜合評估,資本也更愿意為能打通“技術-許可-運營-盈利”鏈條的團隊買單,這要求企業需要強化低空經濟項目的商業化落地能力,真正讓低空經濟從“能飛”走向“創造價值”。
低空經濟已告別“技術炫技”時代,進入“商業驗證”深水區。企業若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法吸引新一輪融資,需要調整引資戰略:技術是起點,運營是關鍵,盈利是王道。
5
開拓海外:出海勢不可擋,企業以產品與標準雙軌輸出謀增量
近年來,中國企業正將低空經濟的版圖積極延伸至海外。以eVTOL為例,中國企業近期接連斬獲超10億美元級訂單——阿聯酋10億美元采購350架E20 eVTOL,泰國17.5億美元簽約500架VE25-100 eVTOL28,標志著中國eVTOL獲得國際市場高度認可。
此外,中國低空經濟正進入“產品出海”邁向“標準共建”的新階段,以開放姿態積極深度融入國際合作網絡,在國際民航業內率先完成電動飛機適航認證工作,編制發布電動飛機適航標準,并積極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核心機制等相關建設,在眾多前沿領域貢獻了中國智慧。
低空經濟企業出海勢不可擋,需以產品與標準雙軌輸出謀增量、穩市場。企業不僅需要注重產品質量與性能,更需完善全球認證體系與運營標準,以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環境,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全球化戰略的成功落地。
低空經濟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
在政策加速釋放、產業生態加速重構的背景下,企業不僅需要把握地方試點機遇與監管邊界,更需構建合規能力、資本路徑與國際競爭力。畢馬威依托全球網絡與本土深耕經驗,為企業提供從戰略定位、技術創新、合規風控到資本運作與出海落地的一站式支持,幫助企業在復雜環境中降低試錯成本、提升運營效率、贏得投資者信任,并實現從中國市場走向全球價值鏈的關鍵躍遷。
畢馬威報告:低空經濟的黃金時代
來源:四大新鮮事兒2025年10月31日,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956 )人閱讀時間:2025-11-10
四川什邡來京推介低空經濟產業
11月6日,德陽航空航天及無人機產業鏈協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604 )人閱讀時間:2025-11-07
低空經濟邁向“噸級”時代 重載長航程產品成競爭新焦點
低空經濟企業的競爭正從“飛起來”轉向“飛得遠、載得重”。從抵...(892 )人閱讀時間:2025-11-04
麗澤法務論壇搭平臺 助力低空技術合規出海
低空經濟方興未艾,如何護航低空技術合規出海?10月31日舉行...(729 )人閱讀時間:2025-11-03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